自然资源部昨日(3日)公布,前三季度海洋总产值7.9万亿元,同比增长5.6%,呈现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。前三季度,我国海洋资源供给水平持续提升。全国离岸海岛核准面积26.2万公顷,同比增长19.2%,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42.1%。前三季度,我国主要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良好。海工船舶新接订单量、完工量和在手订单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。我国绿色船舶产品绿色化程度不断提高,绿色船舶新订单全球市场份额达到70.6%。前三季度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制造装备增长制造业持续发展。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沉军:前三季度,我国工程装备新订单、交付订单、在手订单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.0%、50.8%、61.9%,继续位居全球第一。前三季度,“蓝粮”建设稳步推进。国内海水产量同比增长4.8%,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.7%。此外,在内外部环境较为有利的情况下,我国对外海上贸易保持稳定。前三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.7%,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.6个百分点。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沿海港口吞吐量也较上半年有所加快。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自然资源部昨日(3日)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在高端海洋装备、海洋信息等前沿方向不断取得突破。一批原创、领先的技术、产品和模式不断出现。在山东青岛,我班萨首个商业运营“智飞”号实现了集装箱船的远程驾驶、自主导航和自动靠离泊。船长可以在地面控制船舶,大大提高安全性,降低油耗10%以上,有效缓解船员短缺问题。其背后是海洋大数据模型的强大支撑,实现了从感知、决策到全智能。实施。目前,青岛已建成多个大型海洋数据模型。 “海星大模型”助力药物研发分子比对,“临工”智能体为渔船管理、灾害预警、保险定损等提供精准服务。海洋数据的聚合、处理和交易正在成为推动渔业、航运、新能源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 高献忠:“十四五”以来,山东海洋GDP年均增长8.4%,海洋生物医药、海洋高端装备、海洋人工智能等海洋新兴产业取得积极成效。今年前三季度,海外工程装备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。 “三峡试点”主平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浮动式风电平台、首艘8万吨级开放式水产养殖船“森海先锋”号相继交付。前三季度,海洋领域批判智造建设迈上新台阶。全国首个可信海洋数据空间在浙江上线,将有效激发“休眠”海洋数据价值的发现。深海勘探取得新进展。 “蛟龙”号成功潜入深潜,完成了北极冰层下的首次冰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