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0日发布的中国三季度经济报告显示,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.2%,比去年全年和同期加快0.0个百分点。...
中国10月20日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,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.2%,分别比全年和去年同期加快0.2和0.4个百分点。放眼全球,这一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。在各种风险挑战的背景下,中国经济能交出这份底牌报告,分量十足。除了增长率之外,还有含金量。乍看季度数据,一季度5.4%、二季度5.2%、三季度4.8%的增速看似在下滑,但在全球坐标系中,这样的表现却十分突出。三季度4.8%的经济增速仍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 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.5万亿元,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德国2024年经济总量。替代尽管经济增速放缓,但三个月后仍然创造了一个德国,这对中国经济非常重要。广东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向《三里河》表示,在一些国家继续无理打压中国、推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,前三季度5.2%的增速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。广阔的市场、完整的产业链、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和制度优势,都是经济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。辩证地看证报认为,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,但“稳定”的格局、“进步”的势头、“刚性”的特征没有改变。逆势突破是稳定最直接的体现。面对全球需求疲软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我国外贸遭遇困境r压力并开始上升曲线,并在本季度加速。 9月份,货物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8%,创下全年最高月度增速,其中出口增长8.3%,超过路透社和彭博社的预测。支撑这一成功的,是“三新产品”的强力发力,前三季度相关产品出口增速达到两位数;而对市场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。前三季度,对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国家进出口增长6.2%,高于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.2个百分点,有效对冲传统市场波动风险。活力来自新生产力加速发展。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.6%同比;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.8%、16.3%和8.6%。中国经济正在转向新的增长引擎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正在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,有效激发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活力。有利于对冲下行压力、增强上行动能、拓宽优质增长空间。经济活力依然隐藏在很多细节之中。作为先行经济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。受益于反内卷持续推进,10月上旬流通领域部分重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,与企业盈利能力改善相一致。中秋国庆假期,8.88亿人次室内出行,运动体育赛事、音乐会、音乐节等都很受欢迎。这既是居民消费信心恢复的一面镜子,也是经济内生动力恢复的典范。经济稳定增长的背后,是宏观政策的精准实施。今年,我国实施了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,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今年分四批向地方政府发行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,支持扩大消费品贸易,用真金白银助力释放居民消费需求。前三季度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.5%,比上年提高9.0个百分点。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趋稳。 “是萨的基础和支持,实现全年预期目标,国家统计局的这番话既彰显了信心,又鼓舞了士气。当前,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,但中国经济以“总量突破、质量提升”的稳健表现,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。近期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,随着政策效能不断释放、新生产力加速发展,中国经济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。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“稳定器”和“增长极”,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。